或許,大自然是上天寫給我們每個人的一封情書,然而我們總是不懂好好欣賞,自以為是的將它視為理所當然,甚至破壞、撕毀,辜負上天想訴說的情衷。不過,當來過臺灣東南方海面的這座島嶼後,便能理解這是多麼脆弱、難得,因為在我心中,這裡是一個正逐漸消失的桃花源。

不妨試想一個問題,如果你想到動身前往蘭嶼,對這個小島的期待會是什麼?是還未受到嚴重破壞的自然環境?或者是獨樹一格的人文風情?

如果是前者,相信蘭嶼並不會讓人感到失望。離開臺灣島,往臺東市東南方的海面前進,經過大約30分鐘的飛機航程後,我們便能在充滿蘭嶼原住民意象的蘭嶼機場迎接下,抵達這離開臺灣島49海浬、面積超過48平方公里、佇立在海上的綠色寶石。

在還沒踏上蘭嶼之前,我以為我心底那片美麗的海,是屬於東部的海岸線。然而,在蘭嶼漫步走了四天後,我發現新中的那塊位置已經有了新的主人。一望無際的藍,搭配暗沉的黑,然後佐以青翠的綠,構成了蘭嶼海岸線的基調,沒有太多人工的水泥建築,離開聚落後,盡收眼底的滿是自然的雕琢。


在蘭嶼島上,你會發現山望著的是海,海瞧著的是山,島上熱帶雨林的翠綠,由聳立的山上一路蔓延,直到與海水相接的潮間帶。海與山只有一線之隔,你能從山望海,也能由海見山,在蘭嶼的山上,你的腳下就是無際的大海;而在海中,你的眼前便是壯麗的山巒。如果你愛山,意想不到的山形能夠滿足你對山的想像;如果你樂海,無際湛藍的海可以給囊括所有煩愁。這不是XX出奇蛋,卻能一次滿足兩種願望。

來到蘭嶼,別把都市繁忙的腳步帶來,別用匆忙的步調在這島上走著,因為這會錯過太多驚喜。除了導覽手冊上有著漢人名字的岩石之外,蘭嶼的海濱還有著各色各樣的特異礁岩,可能沒有名字,可能只有你我懂得欣賞,然而,這樣的美只存在你我的心中、專屬於個人。在蘭嶼,你可以隨便找一個海濱的亭子,在那一刻享擁屬於你的大海、沉澱所有煩擾,讓心中的喧囂隨著海浪逝去,伴著濤聲消弭。


然而,在自然之外,蘭嶼有著更豐富的人文景觀,這裡的人們,是一套套真實活著的文物。或許是因為交通不便的緣故,蘭嶼的原住民們並未若臺灣本島上的原住民,受到外來文化的嚴重侵擾,喪失本身擁有的獨到文化。居住在蘭嶼、臺灣原住民中唯一海洋民族的蘭嶼住民們,仍然保有那特殊的生活方式。

很幸運的,在飛魚季的時節來到蘭嶼,這一年當中對蘭嶼人而言最重要的時節,部落住民們恪守的諸多禁忌,讓人有緣能夠一窺仍然守著蘭嶼傳統曆法、遵循祖先智慧、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。對於蘭嶼人而言,那一艘艘停泊於灘頭的拼板舟,是飛魚季中外人所不得碰觸的重要物品。他們樂於分享的價值觀、重視傳統文化的生活方式,在飽受現代科技沾染的我們眼中看來,似乎有那麼些不可思議。

捨去便利機動船不用,划著拼板舟出海捕魚;不住舒適的水泥洋房,卻緊守祖先智慧結晶的傳統地下屋。不是不願追求便捷、快速的生活方式,而是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態度。也許居住在都市的我們,總在追求永續的環保綠生活,然而我們總是在失去後才懂得找尋祖先們早已明瞭的道理,就像我們糟蹋了老天的一片真情後,才汲汲營營想要找回字裡行間的美好。

很開心在蘭嶼遇見努力著的文化工作者,雖然困苦、力量不大,然而在逐漸改變的蘭嶼島上,他們仍盡著一己之力,守護著祖先傳承下的文化。在一波波外來文化的侵擾下,他們仍力挽狂瀾的緊抓固有的傳統文化。或許,這才會是蘭嶼未來的一條康莊大道。如果蘭嶼島上僅存的傳統地下屋消失殆盡,滿布水泥洋房、為了觀光客而大興土木撕毀自然,你,還會想到這樣的地方嗎?只是,我們不得正視這樣的變化正持續發生,蘭嶼,她正在改變……

無論對於蘭嶼的期待是什麼,我想,請把握住可以出發的機會,因為這是一個消逝中的桃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chu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